2017年04月12日 從臺大醫院的健檢報告出爐之後,進一步到耳鼻喉科掛診,
這天是陳俊男醫師的門診,陳俊男是一位蠻有耐心也很親切的一位帥醫師。
當天他先為爸爸照頸部超音波,結束之後
陳醫師大概說明是:「右邊脖子這裡是有大概3.6公分左右的淋巴結,先安排下次做淋巴結切片。」
照完之後便安排了4月21日的右頸淋巴切片。
2017年4月21ㄖ 當天陳醫師幫爸爸做頸部穿刺,爸爸後來因為快昏倒,在診療室裡的床上躺了好一陣子,才出來。
(護理師有先出來叫家屬,有告訴我爸爸穿刺完,頭很暈)
但根據爸爸後來告訴我說:「第一次好像是比較細的針,好像穿不進去,後來換了比較粗的針的樣子。」
因為做穿刺,爸爸其實有點緊張,加上當天沒吃早餐,也許是血糖太低了!
做完切片以後,護理師拿了一份細針穿刺暨粗針切片同意書請我們補簽。
結束了這一天。
2017年5月1日 回診:看切片報告結果
爸爸坐在台大醫院耳鼻喉科診間的椅子上,
陳俊男醫師看著爸爸說:「切片的結果是不好的。是惡性腫瘤。」
爸爸一瞬間愣住了,再三確定是癌症的意思嗎?
陳醫師人真的很好,醫師的手輕輕拍了幾下爸爸放在腿上的手,稍稍安撫爸爸無法平復的心情
從醫師的眼神裡,我覺得他是一個對病人的感受可以感同身受的一位醫師,
雖然最後我們並不在台大醫院做治療,但我還是非常感謝臺大醫院的陳俊男醫師,他在第一時間對爸爸的善待和體貼
接下來就是告訴爸爸一些程序,例如:要確定原發部位在哪裡?以利後續的治療。
爸爸拜託醫師說:「接下來的檢查和治療可以拜託醫師盡快幫我安排嗎?」等等
醫師都很有耐心地對爸爸說:「會會會,我一定會盡快,你不要擔心。」
當天也在鼻腔裡取三塊組織,主要是為了確定原發部位。
2017年5月3日 再度掛號陳俊男醫師,爸爸從知道罹癌之後,都無法睡覺,當天無法與我同行
於是我自己去看診,也寫下了十幾個跟爸爸病情有關的問題去請教醫師,
醫師都很有耐心一一回答,也開了安眠藥給我帶回家。
另外,我們也自費安排做全身正子掃描。
2017年5月4日 爸爸的鼻咽切片結果為良性,所以還是沒找到原發部位,無法確定是否為鼻咽癌。
但因為檢查結果是有EB病毒的,所以陳醫師是說,即使原發部位沒找到,八到九成還是會判斷為是鼻咽癌
因為有可能原發部位還沒到0.5公分,目前的儀器都還無法測出來。
我查了許多資訊,原發部位不明的癌症,治療起來總是比確認原發部位還麻煩,可能放射線治療的範圍也會比較大。
所以我們還是很希望可以用各種方式找到原發部位。
2017年5月5日 弟弟人在美國,幫爸爸加掛鼻咽癌權威柯政郁醫師的門診。
柯醫師的門診真的是人滿為患,而且像在打仗一樣,
等待了時間不知道多久,但進去診間到出來,不到五分鐘。
柯醫師當然還是很認真快速地看著爸爸在健檢中心的頭頸部核磁造影的影像
以及淋巴切片報告跟鼻咽切片報告等等,
接著柯醫師就在電腦上調出2007年某一位病人的影像檔案,
然後把隔壁間的實習醫師叫過來,
大概意思就是:「常常有時候你們一看到EB病毒就會判斷是鼻咽癌,但是也有可能是扁桃腺癌。」
接著就把爸爸的頭頸部影像跟2007年某病人病歷的影像,放在一起對照
意思大概是我爸爸的扁桃腺也在影像上也有亮,很可能是。
於是就直接對著我們說:「直接安排開刀,你們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去隔壁間排時間時問總醫師。」
接著,我們不管還有什麼想問的,都被護理師催促到另外一間診間了。
但因為開刀是要直接從脖子劃開,大概七、八公分,把異常淋巴結割掉,爸爸其實很害怕。
但我們還是安排了開刀的時間(雖然最後打電話取消了,過程其實很複雜)
2017年5月的科醫師診間,有一個真的態度非常惡劣的實習女醫師,
原本我們好不容易掛到柯醫師的診,抱著很大的期待去找他,希望可以找到原發部位之後做治療
總是希望可以先確定是鼻咽癌還是扁桃腺癌,
但在手術前掛柯醫師的門診時(也就是第二次門診),
我們就被女實習醫師轟出診間,連柯醫師的面完全沒見到
女實習醫師不停強調:「柯醫師不理解,你們到底還有什麼問題?手術就是手術,不手術就不要手術啊!」
我們在手術前想確定更多跟自己疾病有關的訊息,錯了嗎?
她根本連代替柯醫師回答我們的意願都沒有。
惡劣至極,我深深覺得她絕對是醫界的悲哀。